主旋律影视作品如何赢得观众 ——从《跨过鸭绿江》到《巡回检察组》 影视

2021-04-24
摘要:今年4月在杭州召开的数字阅读大会公布了年度“十佳数字阅读作品”,其中有一本《人民的正义》备受瞩目,这部作品是2020年底至2021年初热播剧《巡回检察组》的原著小说,小说作者也是该剧的编剧余飞,这一年余飞和他的团队编剧的两部作品《巡回检察组》和《跨过鸭绿江》前后脚在湖南卫视+优酷、中央一套黄金时间播出,持续遥遥...

今年4月在杭州召开的数字阅读大会公布了年度“十佳数字阅读作品”,其中有一本《人民的正义》备受瞩目,这部作品是2020年底至2021年初热播剧《巡回检察组》的原著小说,小说作者也是该剧的编剧余飞,这一年余飞和他的团队编剧的两部作品《巡回检察组》和《跨过鸭绿江》前后脚在湖南卫视+优酷、中央一套黄金时间播出,持续遥遥领先第三名霸占该时段收视数据第一、二名,优酷平台所有的数据和指标更是达到了顶格。

与那些收视数据兑水的剧不同,这两部剧除了收视数据高,还都获得了难得的、持续发酵的好口碑,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巡回检察组》在第二轮山东、深圳卫视播出时,平均收视成绩居然挺进了一轮卫视剧的前三。

笔者认为,这两部作品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善于用情节抓人的眼球,以可看性为出发点,用了许多巧妙的编剧技巧,在平淡无奇的历史史料中、在很难有动作性的行业剧中,找到了制造戏剧冲突的办法。

无中生有,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编剧技巧。编剧余飞曾经说过,创作《跨过鸭绿江》,是“从历史的缝隙中寻找戏剧冲突”,相当于从没有冲突的事件中硬编出了冲突,但同时又合于真实。比如,彭德怀总司令入朝一事,按照史料,只是彭总带着司机、警卫和秘书开着一辆越野车直接入朝,后面跟着一辆电台车。但在本剧中,编剧写出了新意,将彭总入朝完全写成了一出冒险的情节剧,着力渲染他因为入朝之后直接闯入了敌后、美国和南朝鲜的部队随时可能发现他、毛主席一晚上三封急电询问彭总情况、志司派侦察兵和狙击手去寻找彭总……这些情节的设置,无形之中让观众感觉彭总似乎在经历生死危机,但事实上彭总根本没意识到这些,本剧中他的行为轨迹是完全是按史实来写的。

指东打西,也是一种特殊的编剧技巧。在《跨过鸭绿江》中,对特级英雄杨根思的描写也有相当不俗的新意:用的是不写杨根思的办法写杨根思。汽车兵马金虎带着护士王珍珠护送伤员、运送物资穿越战场,在途中王珍珠因为对马金虎有好感,经常怀疑他身上藏着某种与其他女人的秘密。到最后他们到达杨根思的战场时,王珍珠才明白马金虎的秘密是要给杨根思送一张从北京带来的英模大会合影,但此时杨根思已经与敌人同归于尽,只给剧中人和观众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悲愤,达到了剧作的目的。因为真实的英雄人物正面描写不容易,又不能在这种全景式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大剧里占用太多空间,所以用其他人完成任务的间隙来捎带着侧面描写杨根思,这样达到了双赢的效果。编剧余飞说过,这是“沿着真实人物的有限轨迹寻找惯性和亮点”,英雄杨根思的间接表现手法,堪称一绝。

在《巡回检察组》的创作中,还能看出更多这样非常吸引观众的独特编剧技巧。比如正面角色反着写、反面角色正着写,令人耳目一新。男一号巡回检察组组长冯森出场时,按常规写法,肯定是头顶高光、西装革履,在一片掌声中闪亮出场,但本剧中,冯森的出场却完全是一个油腻男:留着大背头、小胡子、戴着眼镜、拎着一个掮客的皮包,形容猥琐,到处蹭吃蹭喝,十足一个大骗子形象。而终极反派大BOSS米振东,他的出场却完全是一副饱受欺凌而威武不屈的正面形象,在监狱中始终坚持自己特立独行的风格,既不出卖任何人,也不向任何人妥协——包括监狱民警。这种正反角色反差极强的描写,到了这两人较劲对决的时候,就给观众一种极强的审美愉悦。

编剧余飞擅长情节剧的创作,尤其在警匪、谍战等类型剧创作中成果颇丰。将谍战思维运用到法治剧创作中,这应该是编剧余飞的一种创新。在《巡回检察组》里,有一幕令人留下极深印象的戏:政法委书记的秘书陈明忠为了甄别副检察长熊绍峰是否变质,专程约了对方在海边无人处秘密接头。当熊绍峰坚决不承认自己收了黑钱时,陈明忠逼对方发誓。熊绍峰用党性和生命发誓,结果陈明忠不相信,让他用最亲的人发誓。熊绍峰无奈之下只好用妻女的生命来发誓,发完之后悲愤痛哭,质问陈明忠“我把党性看得高于一切,为什么用党性发誓你不相信”,以此完成了对角色信仰的充分展示——在反映当代生活的剧中,因为当前舆论场的复杂性,往往大家不会直接说到党性啊、信仰啊什么的,但这一场戏,通过极端的压力,将人物内心深处最柔软、最不能触碰的东西完全暴露出来,是一场对人性的深入解剖,足可见编剧笔力之深!

类似以上的编剧技巧在上述两部剧中还有很多,可见主旋律影视作品也可以用灵活多变的技巧来创作,也可以有非常高的可看性。通过对编剧余飞各种发言的研究,可以发现他在剧本创作中非常强调技巧的作用,擅长将影视剧本创作进行分块量化,提倡在足够的生活和文化积累之后主攻创作和运作技巧,并将编剧创作过程模块化、可控化,自称“技术派”。看来,这一次他是把自己的技术完全活学活用在创作上了。 作者 方竹韵 系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学生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