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曙区: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妆点古镇风光 旅游

2023-06-27
摘要:像笔锋在纸上运转,一条条河流在江南大地上蜿蜒游走,如落纸云烟,气韵悠远。 位于宁波西郊的古林镇,原名黄古林。这里河流纵横、村村相连,水域面积为全区之首。所辖的蜃蛟片区更是河道如网,自古以来便是享誉内外的黄金水道,至今沿河埠头处还保留着往来商客船舶的通航痕迹。清末民国时期,曾是盛极一时的席乡水市,游人如鲫,仿佛...

像笔锋在纸上运转,一条条河流在江南大地上蜿蜒游走,如落纸云烟,气韵悠远。

位于宁波西郊的古林镇,原名黄古林。这里河流纵横、村村相连,水域面积为全区之首。所辖的蜃蛟片区更是河道如网,自古以来便是享誉内外的黄金水道,至今沿河埠头处还保留着往来商客船舶的通航痕迹。清末民国时期,曾是盛极一时的席乡水市,游人如鲫,仿佛近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阳春三月,结合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宁波市海曙区作协和月湖诗社共赴古林采风。这次行程主要乘舟而行,沿古林蜃蛟·席乡水韵风情线,长度为13公里。传说蛟龙打滚而成街河,“蜃蛟”之名由此而来。一个古地名,就是一个地域文化的容器,包含了地理特征、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而民间传说则为它增添了久远的神秘感,丰富的想象力。

是日,大雨,中午渐止。车至一号码头,雨霁,天色青蓝。一条不宽的河道里早已泊着三只乌篷船,船头雨水未干,湿亮亮的,愈发黑乌。船篷以竹席覆之,灰麻色。船舷左右各悬挂着两卷竹帘,半卷起,半卷落。

每只小船坐八人,一行人三三两两入了船肚。里面两侧各有一条长木凳,中间一张长桌案,铺着一溜儿草席,上面已备好茶盘、茶壶、茶碗,六七碟干果、杂食。大家相对而坐,谈笑间,船已徐徐而行。

不久,阳光闪现,气温渐渐上升。为着与古镇相称,我特意穿了件朱红色斜襟高领盘扣上衣,此时,脖颈处闷热,又不好松扣解衣。忽见船尾有一把苏绣团扇,黑色疏枝上几朵白梅,青色流苏。扇之,凉风拂面。

船夫神色自如,船驶得慢,所过处水波荡开,并无声响。我们啜着茶,且行且言且看。河畔人家,蹲在石阶上洗衣的妇人,倚在竹椅上打盹的老人,聚在桥头上高声阔谈的男人们,皆是慵散之态。也有一些闲人,或坐或立,目光随同我们的小船流转,直至不及。真可谓:你坐在船里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岸边看你。

穿过几孔古桥,眼前是万亩农田。看到碧绿纤长的蔺草,才想起古林被称之为“席乡”,以“草席”闻名于世。

草席由来已久,考古证实,河姆渡遗址出土物中就有草席残片。可见,先民们七千年前就已经用草席蔽体、铺地或遮挡风雨。

草到席的嬗变,一定经历了从简单到繁复的漫长过程。最初的远古人类赤身裸体,后来开始围穿兽皮、草叶为裙。相对兽皮,获取草叶更为便捷、经济,且能手工编制出不同图案。草裙不仅能防刺、遮羞、保暖、抵挡日光等,还逐渐有了美化功能。想象一下,熊熊的篝火边,草裙舞动,像暗夜之花绽开在蛮荒而原始的时空里。至于后来编草为席,其实和削木做舟、炼泥制陶、纺布结网一样,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境况里,先民们表现出了就地取材的智慧和强大的创造力。

对席草的选择,也一定进行过去粗存精的甄选。现在所说的席草,即蔺草,在古林的种植已有千年历史。蔺草,亦有品质高下之分。古林的蔺草以细长光滑、粗细均匀、软硬适度、弹性和韧性强而著称。

温润的气候,丰沛的河水,肥沃的田地,滋养出了优质的蔺草。好水育良草,良草织佳席,这种自然天成的生态循环,注定了黄古林草席超拔卓异的品相。

水稻,作为这片土地上古老的植物,同样品质优良。4号码头的“双创园”,设立了人工气候、育苗、无菌、处理等实验室和玻璃阳光温室,科研人员从周边搜集到的病害水稻进行研究培养,开发非化学生物类农药,助力现代农业的绿色防控。在7号码头,我们参观了数字农场指挥中心。屏幕上展示了“农机可视化、种植信息化、灌溉智能化”,也就是说,农户可以直接体验到农机、农情、灌溉等设备与互联网、无人机遥感、无人驾驶等结合运用,也可在“VR体验”中了解水稻的播种、插秧、灌溉、收割的数字农业。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传统生产到智慧农业的升级迭代。

沿着水道,共有十二个码头。我们不时靠岸,上码头,时而在古宗祠、御史中丞第、千年石马塘、尚书桥、泗水亭、卢家桥农耕文化遗址……时而在航天体验馆、七彩油菜花海、太空农业基地、茂新火车咖啡……

这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古老与现代,交错、变幻、互通。我们像是在时间的码头行走,恍然间,穿越古今。

下码头,小船继续前行。两岸蔺草青青,稻谷穰穰,一个又一个村庄自然、祥和,历久弥新。河水依然一刻不停地向前流淌,仿佛带走了什么,又仿佛什么也没有带走……张淑晗

图片由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局提供

意见反馈